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关格

关格

①病名。①小便不通名关,呕吐不已名格,小便不通与呕吐不止并见名为关格。见《伤寒保命集类要·关格病》。《医学心悟》卷三:“更有小便不通,因而吐食者,名曰关格。经云:关则不得小便,格则吐逆。关格者,不得尽其命矣。”本证多系癃闭的严重阶段,可见于尿毒症等疾患。②大便不通名内关,小便不通名外格,大小便都不通名关格。《诸病源候论·关格大小便不通候》:“关格者,大小便不通也。大便不通谓之内关,小便不通谓之外格,二便俱不通为关格也。由阴阳气不和,荣卫不通故也。阴气大盛,阳气不得荣之曰内关;阳气大盛,阴气不得荣之曰外格;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曰关格。关格则阴阳气否,结于腹内,胀满,气不行于大小肠,故关格而大小便不通也。”③指上不得入而呕吐,下则大小便秘结者。《医贯》卷之五:“关格者,粒米不欲食,渴喜茶水饮之,少顷即吐出,复求饮复吐。饮之以药,热药入口即出,冷药过时而出,大小便秘,名曰关格。关者下不得出也,格者上不得入也。”④指呕吐而渐见大小便不通者为关格。《医醇賸义·关格》:“患此证者,多起于忧愁怒郁,即富贵之家,亦多有隐痛难言之处,可见病实由于中上焦,而非起于下焦也。始则气机不利,喉下作梗;继则胃气反逆,食入作吐;后乃食少吐多,痰涎上涌,日渐便溺艰难。此缘心肝两经之火煎熬太过,营血消耗,郁蒸为痰;饮食入胃,以类相从,谷海变为痰薮,而又孤阳独发,气火升痰,宜其格而不入也。”因肝气犯胃,食入作吐,宜解郁和中归桂化逆汤;痰气上逆,食入呕吐,人参半夏汤;孤阳独发,阻格饮食,甚则作呃,和中大顺汤。二气双调饮通治关格。②脉象之一。指人迎寸口脉俱盛极,系阴阳离决之危象。《灵枢·终始》:“人迎四盛,且大且数,名曰溢阳,溢阳为外格。”“脉口四盛,且大且数者,名曰溢阴,溢阴为内关,内关不通,死不治。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,命曰关格,关格者,与之短期。”③指阴阳均偏盛,不能相互营运的严重病理状态。《灵枢·脉度》:“阴气太盛,则阳气不能荣也,故曰关;阳气太盛,则阴气弗能荣也,故曰格。阴阳俱盛,不得相荣,故曰关格。关格者,不得尽期而死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地乌龟

    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地鳖虫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肝足厥阴之脉

    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足厥阴肝经。详该条。

  • 气数

    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常数。《素问·六节脏象论》:“气数者,所以纪化生之用也。”谓气数是用来标志万物化生的时间节律的。

  • 相克

    五行学说术语。借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种物质之间互相制约和排斥的关系,来说明脏腑之间相互制约的生理现象。其次序是木克土,土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,金克木。近人习惯将它与反常的相乘混同,如病理的木乘土,也称

  • 无求子

    【介绍】:见朱肱条。

  • 喉风论

    书名。4卷。清·方补德撰,刊于1808年。本书记述了以喉风(包括喉痹)为主的咽喉病治法。卷1喉痹;卷2咽痛;卷3喉风36症;卷4针诀(即针刺取穴等治法)。作者主张治疗喉风应以逐风药为主,不宜用苦寒药妄

  • 鬚发早白

    指年龄未衰老而出现须发灰白的症象。《医述·须发眉》:“血虚者,其须发早白。”多由肾虚营血衰少,失却润养所致。宜益肾滋阴血为主。用首乌延寿丹,或旱莲膏等常服。

  • 清毒保目汤

    《疡医大全》卷十方。柴胡一钱,蝉蜕二十一个,当归、桔梗各八分,连翘、防风、牛蒡子、川芎、荆芥、赤芍药各七分,升麻、黄芩、薄荷各五分,灯心五十寸。水煎服。治痘痂落后,忽然头顶大痛,余毒上攻两目者。

  • 王文选

    【介绍】:见王锡鑫条。

  • 牛痫

    病名。六畜痫之一。见《小儿药证直诀·五痫》。即牛癫。详六畜痫、牛癫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