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医便条。
即足月分娩。《儒门事亲》卷五:“夫妇人大产。十月满足降诞者是也。”
即支节烦疼。见《伤寒来苏集·柴胡汤证》。详支节烦疼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指疳疾外现于五官的证型。疳病新起的症状,外现于目、鼻、口齿等部位。《证治准绳》:“鼻下赤烂自揉,鼻头上有疮,渐绕耳生疮。今分走马疳,口齿疳,鼻疳,眼疳等。”
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大丁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羽叶三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针灸学简编》(第二版)。即夹脊穴。见该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九。即齿龋。详该条。
眼的部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廿八。又名白眼、白仁、白珠、白轮、眼白。包括今之球结膜与巩膜。前端与黑睛紧连,共组成眼珠外层。彼此病变常牵累。白睛内应于肺,为五轮中之气轮,肺与大肠相表里,故白睛疾患常与肺
汗为五液之一,属心。《灵枢·九针论》:“心主汗,……此五液所出也。”汗与血是同源异流。临床上许多汗症与心有关,如心阴虚,心火内扰,出现盗汗;心阳虚,卫阳不固,出现自汗;心气热也可见汗出;发汗太过,可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