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伤寒温疫条辨

伤寒温疫条辨

书名。简称《寒温条辨》。6卷。清·杨濬撰于1784年。作者鉴于伤寒温病易于混淆,遂采集诸家学说予以详辨。卷1列述伤寒和温病的脉证、病因、治法等多方面内容;卷2~3辨析伤寒、温病各种病候;卷4~5医方辨,计正方180首,附方34首。卷6本草辨,述药物188种。本书选摘《温疫论》、《伤寒辨证》中论述尤多,但又有所补充发挥,并创用升降散方剂,在同类书中有其影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表邪

    指在表的邪气。六淫外感,病邪从口鼻或皮毛侵入,出现发热、恶寒(或恶风),头痛,或鼻塞、流涕、咳嗽等症状。参表证条。

  • 产后血淋

    病名。《经效产宝》:“有因产损血气,血气虚则挟热,热搏于血,血即流渗于胞中,故血随小便出。”治宜清热利小便。用瞿麦、黄芩、冬葵子、通草、大枣、车前子。

  • 乳下婴儿

    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五。指六岁以下的小儿。

  • 鬓骨

    骨名。又名扶桑骨。位于眼眶(眉棱骨)的后方,颧骨弓上方部位。

  • 干沐浴

    自我推拿方法。即干浴。见该条。

  • 对座草

    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大金钱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闵刀刀

    【介绍】:清末外科医生。佚名,因擅刀圭术,故称。四川叙永人。生活于十九世纪下半叶。能行剖肠、断腕术。每有刳割,先洒喷药水,再施刀圭,使病者免除痛苦。

  • 臂指

    大指的别名。

  • 泄风

    古病名。①指风在腠理而致汗泄的病症。《素问·风论》:“外在腠理,则为泄风。”《类经·风证》:“泄风者,表不固也。”《增补内经拾遗方论·泄风》:“腠理为渗泄之门,风若中之,外不得入,内不得出,风搏汗泄,

  • 手足烦热

    证名。指患者手足热而心情烦躁。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十八。可见于骨蒸、虚劳等。详手心热、足下热、五心烦热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