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任脉络

猜你喜欢

  • 热者寒之

    治则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指热症要用寒凉的方药治疗。热证有表、里、虚、实之不同。表热证用辛凉解表,疏散风热;里热证,实者用清法通里攻下,虚者则用甘凉养阴透热或滋阴清热等法。

  • 小米

    见《本草蒙筌》。为秫米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寒痉

    病证名。小儿痉证之一。外感寒邪而致的痉证。清·吴鞠通《解儿难》:“风寒、风湿致痉者,寒痉也。风寒咳嗽致痉者,用杏苏散。”见于乳幼儿各种感染,如上呼吸道炎、肺炎等引起的惊厥。

  • 热伤风咳嗽

    病名。指天时应寒反暖,人感而致的咳嗽。《医学心悟·咳嗽兼症》:“俗称热伤风咳嗽者,何也?答曰:热伤风者,如冬温之候,天应寒而反温,自人受之,则为头痛、喉肿、咽干、咳嗽之属,与正风寒之咳稍异。”治用止嗽

  • 郑宏绩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喉科医家。字慎斋,号禹东。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为郑宏纲(梅涧)之堂兄弟,其父郑于藩、伯父郑于丰均为福建喉科医生黄明生弟子,亦精喉科。子承湘、孙麟等亦以医名。世称“西园喉科”。

  • 龙口含珠风

    病名。系指发生于咽后部的血泡。发生于悬雍垂下端的叫悬旗风;发生于上腭的叫飞扬喉。多因肺胃火毒上炎,或过食醇酒厚味所致。《喉科心法》卷上:“帝丁两旁,或大舌尽根,或喉关上腭,发一紫血小泡,顷刻肿大,妨碍

  • 痘疹百问秘本

    书名。不分卷。清·吴学损刊于1676年。本书将痘疹诊治中一些经常遇到的问题综括为175问,并逐一作了解答。

  • 足针疗法

    是指针刺足部特定部位的治疗方法。临床操作时,应先用温水浸泡足部或以酒精反复擦拭,促使较厚的足底皮肤软化,减轻进针疼痛,并可清洁消毒,避免感染。选定部位后,快速进针,应注意不要刺伤骨膜,给予中强刺激,留

  • 壅乳

    指乳母气机壅滞时,以乳哺儿,损儿脾胃,而生诸疾。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引《灵秘》和《宝鉴》云:“壅乳成痰涎,涎壅生惊。”“壅乳成妳癖。又吐逆生痰。”

  • 顶门痈

    病名。指位于上星穴处的痈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。又名顶门疽、佛头疽。由脏腑阴阳不调,热毒上壅而致。患处起核,色紫坚硬肿痛,脉洪大而数者为实,脉微细而数者为虚。治法:实证见外痈条,虚证见无头疽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