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人迎脉

人迎脉

人迎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产后厥

    病名。又名产后厥逆。明·赵贞观《绛血丹书》:“凡产用力过多,劳倦伤脾,孤脏不能注于四旁,故足冷而厥气上行。经曰: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是也。宜用加参生化汤,连进二剂,则血旺,而神复厥自止矣。”

  • 肝主升发

    肝气的一种作用。肝的功能正常时,如春天树木,充满生机,表现升发之象。但升发太过,则为肝阳上亢,反会出现头痛、眩晕等证候。

  • 痤疿

    病名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汗出见湿,乃生痤疿。”由肺热脾湿所致,或夏月风热邪毒搏于肌肤而生。其症大者名痤,小者名疿,痤即热疖,大如酸枣,小如黄豆,皮色赤红,内有脓血。疿即痱疮,皮损为小泡,渐变脓疱

  • 驱绦汤

    经验方。见《方剂学》(广州中医学院)。南瓜子肉,槟榔片。先将南瓜子肉略炒香,嚼烂吞服,隔1~2小时再服槟榔煎成的浓汁,约4小时后,腹泻排出虫体。如无腹泻,可加玄明粉开水冲服;如头节未驱下,隔半月后再服

  • 修其城郭

    自我推拿方法。出《养性书》。城郭即耳廓。用手摩揉耳轮。可防治耳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耳病源流》:“《养性书》:以手摩耳轮,不拘遍数,所谓修其城郭,以补肾气,以防聋聩也。”

  • 足太阳标本

    十二经标本之一。《灵枢·卫气》:“足太阳之本,在跟以上五寸中;标在两络命门。命门者,目也。”跟上5寸,指附阳穴。马元台注:“附阳本在外踝上三寸,今曰跟上五寸,则踝下至跟二寸,而踝上有三寸,则当是附阳穴

  • 刘和斋

    【介绍】:见刘亩条。

  • 五臭之一。香为土臭,入通于脾,故为脾之臭。《素问·金匮直言论》:“中央色黄,入通于脾,……其类土,……其臭香。”临床上病人恶闻香臭,或是对食物香气的臭觉味觉异常,多为湿浊壅阻,脾经受病的征象。

  • 枕中方

    即孔子大圣知枕中方,见该条。

  • 眼大头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廿二:“俗云眼大头为内眦。”详内眦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