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。为雪乌之藏族语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治疔大全》:“生于正疔之旁,其证极轻,照常治之即瘥。”
参见痧痘集解条。
病证名。即惊风后引起的水肿。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八十六:“惊水者,前后重叠受惊,致令心火燥盛,饮水过多,停积于脾,其候四肢肿,身上热,若其脉大者生,小者死。”治宜健脾利水。用五苓散合五皮饮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廉泉,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一。即肉刺。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黄花母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长期寒热发作之疟。《景岳全书·疟疾》:“古法云:以清脾饮治秋时正疟,随证加减大效。”参见疟疾条。
病证名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……耳闭不可以听。”《医林绳墨》卷七:“耳闭者,乃属少阳三焦之经气之闭也。”听力下降,耳内闭塞感而闻声不真,外感内伤皆可致之。《景岳全书》卷二十七:“耳聋证……其证有五
即按摩。参见摩娑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