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候名。多由肾阳虚衰,不能温养脾阳,导致脾阳亦虚;亦有脾阳久虚,不能运化水谷精气以充养肾,遂致肾阳亦虚者。症见畏寒肢冷、气短懒言、身体倦怠、大便溏泻或五更泄泻,或肢体浮肿,甚则腹满膨胀,舌淡胖,苔白滑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牛奶浆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苏州本产药材》。为青娘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小肠。心为火脏,小肠与心相表里,故称小肠为“火府”。
【介绍】:见郎简条。
病证名。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:“肝脏热极,风毒入脑,致令眼吊起,睛瞳难以回转。”参见目偏视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白茅根,详该条。
方书名。原名《王氏博济方》。3卷。宋·王袞撰。刊于1047年。作者原收辑医方7000余首,此书系从中选录五百余方编撰而成。明代以后原书已佚,今本系编《四库全书》时自《永乐大典》辑出,后改编为5卷,仅得
病证名。因肝肾阴虚所致的牙痛症。见虚火牙痛条。
出《崔氏纂要方》。为槲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