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见《类证治裁·阳痿附茎纵》。又称阴纵。详该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藜芦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伤寒论》方。文蛤五两。为散,每服一方寸匕,沸汤调下。治太阳病,应以汗解之,反以水潠之,其热被劫不得去,弥更益烦,肉上起粟,意欲饮水,反不渴者。
统指全身之经脉。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:“肺朝百脉,输精于皮毛。”
证名。指喘急无痰。《丹溪心法·喘》:“气急喘者,呼吸急促而无痰声。”参见气喘条。
证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二。又名有应。即疔疮旁再生一小疮,谓之应候。可用针挑破小疮,以泄其毒。疔疮有应候者易治;若旁无小疮者为无应候,亦称无应。其毒甚,难治。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鹅掌金星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狗屎花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在脐水平线绕身一周的长度。《灵枢·骨度》:“腰围四尺二寸。”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三。即一粒金丹第一方。见一粒金丹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