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三痟

三痟

病名。痛同消。即三消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三。详三消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手心主经筋病候

    病证名。又名孟冬痹。十二经筋病候之一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手心主筋,……其病,当所过者支转筋,前及胸痛息贲。治在燔针劫刺,以知为数,以痛为输,名曰孟冬痹也。”

  • 火胀

    鼓胀证之一种。《张氏医通·鼓胀》:“如面色枯槁,肢体消瘦,单腹胀急而块垒不平者,皆属火胀,此非水肿,无虑助肾水之邪也。若脉弦细涩,虽能饮食,终亦必亡。火肿误服金匮肾气等药,急投连、柏、金铃、白芍之类,

  • 吴师朗

    【介绍】:见吴澄条。

  • 四诊心法要诀

    诊断学专著。即《医宗金鉴》卷34。编者以四言歌诀的形式,简要地介绍中医望、闻、问、切四诊,末附修正《素问》脉位图及订正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。

  • 腧穴压痛点

    内脏或某一组织器官有病,可于相应的体表输穴上产生压痛或感觉异常,按诊或针灸这些压痛点,可以诊断和治疗有关脏器的疾病,如肝、胆痛压肝俞、胆俞,牙痛压颊车等。此即《灵枢·经筋》所谓“以痛为输”的道理。

  • 鍉针疗法

    是指用鍉针按压穴位皮面以治疗疾病的方法。临床操作时。虚证用补法,即将针轻压,待局部出现红晕或症状消失时去针。实证用泻法,即将针重压,待患者有痠胀感扩散时去针。但不应伤损皮肤。每日或间日一次,一般以10

  • 知母甘桔汤

    《症因脉治》卷二方。知母、石膏、桔梗、甘草、地骨皮。水煎服。治肺燥咳嗽喘逆。

  • 小肠风

    病名,指顽固性阴疮。周慎斋《秘传女科》:“阴户生疮,诸药不效,名小肠风”。可用木通、藁本、枳壳、贯众、白芷、甘松、芥穗、薄荷,等分切细,水煎,临用加皮硝三钱,日洗三、五次。

  • 黄松木节

    见《太平圣惠方》。即松节,详该条。

  • 倪涵初治疟第一方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五引倪涵初方。陈皮、姜半夏、茯苓、威灵仙各一钱,制苍术、姜厚朴、柴胡、黄芩各八分,青皮、槟榔各六分,炙甘草三分。为粗末,加生姜三片,井、河水各半煎,饥时服,渣再煎服。治疟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