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十六。即白虎加桂枝汤,见该条。
见《山东中药》。为拳参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即祛瘀活血。详该条。
见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。为黄花夹竹桃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洋蓍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痿证之一。亦称肝痿。由于肝热内盛,阴血不足,筋膜干枯所致。证见肢体筋急拘挛,渐至痿弱不能运动,伴有口苦,爪枯等症。《素问·痿论》:“肝主身之筋膜……肝气热,则胆泄口苦,筋膜干。筋膜干则筋急而挛,发为
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卜芥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名,代号:GB31.出《肘后备急方》。属足少阳胆经。位于大腿外侧中线,当腘横纹上7寸处;或直立垂臂,于中指尖到处取穴。布有股外侧皮神经,股神经肌支和旋股外侧动、静脉肌支。主治半身不遂,下肢痿痹、麻
阴气并结也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切其脉并阴,并阴者,脉顺清而愈。”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五色梅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