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千金翼方》卷十六。即孔子大圣知枕中方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即干霍乱。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二:“心腹绞痛,冷汗出,胀闷欲绝,俗谓搅肠沙,今考之,此证乃名干霍乱。”参见痧、干霍乱条。
【介绍】:见陈念祖条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华山矾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多因痧后余毒未清致齿烂龈腐而臭者。即走马牙疳。详该条。
古病名。指气血虚而风邪入中,表现为四肢缓弱,腹里拘急的一种疾患。《诸病源候论·风病诸候》:“血气俱虚,风邪并入,在于阳则皮肤缓,在于阴则腹里急。柔风之状,四肢不能收,里急不能仰。”治宜独活葛根汤等方。
出《金匮要略》。为冬葵子之简称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本草纲目》卷九。指丹毒之严重者。详丹毒条。
出《金匮要略》。即李根皮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元·朱震亨《幼科全书》。小儿热病经汗下后,表里之热俱退,而复发热者,谓之余热。乃阴阳气血俱虚所致。治宜滋补退热。血虚热甚者,用当归补血汤加味;气虚而恶寒发热者,用补中益气汤;阴虚而热者,用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