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

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

气功养生类著作。唐·胡愔著。此书对每一脏腑分述其图、修养法、相病法、治病法、导引法、六字气法,有理论、有方药、有气功法的运用,是继《黄庭内景经》之后,研究气功养生法的专著。其特点是:①重视把握阴阳。认为气功“把握阴阳,呼吸精气,造物者翻为我所制。”以自己身内阴阳作根基,调整自身节律,和调阴阳,藉以提高身体抵抗力、使“内受腥腐诸毒不能侵,外遭疾病诸气不能侵,聪明纯粹,却老延年。”②注意存神泥丸。指出习练气功,重在存神泥丸,调节精神,寓气功于生活之中,主张“养性以全气,保神以安心,气全则体平,心安则神逸。”③提倡综合治疗。认为五脏疾病的形成,原因复杂,为长期形神失调所致,临床宜综合治疗,故创导引诸法、六气治法等,并重视气功预防摄生实践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同阴之脉

    指足少阳之别。《素问·刺腰痛论》:“同阴之脉,令人腰痛,痛如小锤居其中,怫然肿。刺同阴之脉,在外踝上绝骨之端,为三痏。”王冰注:“足少阳之别络也,并少阳经上行,去足外踝上同身寸之五分,乃别走厥阴,并经

  • 二叶葎

    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白花蛇舌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燥湿

    用苦燥药祛除湿邪的方法。适用于中焦湿证。有苦温燥湿、苦寒燥湿等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白冷风

    见《浙南本草新编》。为翅茎香青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产后不语

    病证名。出《经效产宝·续编》。多因产后败血不去,停积于心;产后气血两脱,心气虚不能上通于舌,或痰热乘心,心气闭塞所致。败血停心者,症见面色紫黑,心闷,治宜活血开郁,方用芎归汤合七珍散(人参、石菖蒲、生

  • 心气通于舌

    心与舌有密切关系。舌功能的正常有赖于心机能的正常;反之,舌象的变化也可反映某些心的功能状况。《灵枢·脉度》:“心气通于舌,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。”《灵枢·五阅五使》:“心病者,舌卷短。”

  • 小儿风泻

    病证名,指慢惊风后出现的泄泻。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“慢惊大病后有之,其粪稀黄褪色,或夹不消化乳食同下,此因脾虚所致。”治宜补益脾气,用参苓白术散。

  • 生银中毒

    病名。指吞服生银而出现中毒症状者。急宜中西医结合救治。《本草纲目》卷四载有解银毒药物,如葱汁、鸡子汁、鸭血、鸭通汁等。可参考。详金石中毒条。

  • 膻中发疽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膻中疽。见该条。

  • 间者并行

    治则之一。出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。指病轻而症状较多,可主症、兼症并治;或标病、本病同时夹杂,可标本兼顾,补泻兼施,寒热互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