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黄帝内经

黄帝内经

医经名著。简称《内经》。以黄帝岐伯等问答的形式写成。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著,成书约在战国时期。原书18卷,即《素问》和《针经》(唐以后的传本改称《灵枢》)各9卷。书中以医学理论为主,兼及针灸、方药和治疗。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指导下,阐述中医基础理论、辨证论治规律、病证等多方面内容,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。本书的后世传本,除《素问》(全称即《黄帝内经素问》)及《灵枢》(全称即《灵枢经》)外,还有《黄帝内经太素》(简称《太素》)及《针灸甲乙经》(简称《甲乙经》)两种古传本。《太素》是根据《内经》的原始传本重新分类改编而成;《甲乙经》则是将《内经》和《明堂孔穴治要》二书分类改编者。分别参阅素问、灵枢经、黄帝内经太素、针灸甲乙经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头旋

    证名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十五。指感觉自身与周围景物旋转。又称头晕。《医碥·眩晕》:“晕与运同,旋转也,所见之物皆旋转如飞,世谓之头旋是也。”详头晕条。

  • 刺丁茄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丁茄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绝命疬

    病名。《疡科全书》:“挟吐血而来者,或因患疬而至吐血者,俱名绝命疬。”宜凉血止血,用加减生地黄汤。相当于肺结核咯血兼淋巴结核等。

  • 总按

    三指同时按寸、关、尺三部以测脉象的方法。清·周学海《重订诊家直诀》:“诊脉之指法,见于经论者,曰举、曰按、曰寻、曰推、曰初持、曰久按、曰单持、曰总按。”

  • 遗泄

    病证名。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虚损证治》。又称遗精。详该条。

  • 螓(qín 秦)舌

    病名。属舌衄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卷一:“此症因心膈蕴积热毒,而生于舌,老者难医,少者尤可;若(舌上)有孔,则全症也,或有一、二孔,其中流血,或在左右,有黑心。”治宜清热、凉血、止血。可选用三黄凉膈散、犀

  • 白红菜

    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番杏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天烛子

    出《三奇方》。为南天竹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山绿豆

    见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》。为望江南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治血三法

    出《本草经疏》。指治疗血证的三大治法。即血虚用补法,血瘀用通法,血热用清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