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铁线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第卷八十。多因产后外感受寒凉或内伤生冷,寒邪乘虚侵袭胞脉,瘀阻冲任。或因气血虚弱,产后益虚无血可下所致。寒袭胞脉者,兼有小腹胀满,刺痛无时,治宜散寒活血化瘀,生化汤加减;中气虚
病名。指耳内流脓。《医学心悟》卷四:“若风热相搏,津液凝聚,变为停豆抵耳之患,或脓水淋漓,或痒极疼痛。此皆厥阴肝经风热所致。宜加味逍遥散。”
病名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。多由肝、肾、胃三经湿火结聚而成。生耳孔内,或形如鼠乳,红肿微痛,不作脓,外无壅肿,但耳窍不通。治宜泻火除湿。可选用栀子清肝汤加减。或硇砂散水调成糊状,用棉签蘸药点痔上。本
气功丛书。清·董德宁编辑。书中包括董氏自撰的《周易参同契正义》、《悟真篇正义》、《元丹篇》、《太上黄庭经发微》、《黄帝阳符经本义》、《老子道德经本义》、《元真录》,包括《丹道发微》、《仙传宗源》、《性
道家服食的八种矿产品,也是炼丹的原料。见《抱朴子内篇·论仙》。关于八石的组成,历代记载不一。王明《抱朴子内篇校释·论仙注》为丹砂、雄黄、雌黄、石留黄(即硫黄)、曾青、矾石、磁石、戎盐。此外又有丹砂、雄
病证名。指妊娠后由于跌损、损伤冲任二脉、气血失和而见阴道流血。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:“妇人胎前跌损动红、乃伤胎元、恶血流来不止,速急安胎止血,宜用人参安胎散治之。”(炒蒲黄、人参、川断、当归、炒白芍、生
即胎兼癥瘕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指泄泻而腹满的病症。参见泄泻条。
病证名。指婴幼儿伤乳、伤食而致的胃肠病。多因脾胃虚寒,乳食不化,久而成积所致。单纯饮乳积滞者,参见乳积条。乳食俱伤积滞者,称宿食不消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七:“小儿宿食不消者,脾胃冷故也,小儿乳哺饮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