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五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五个(背)俞穴。《灵枢·背腧》:“愿闻五脏之腧。”所指即肺俞、心俞、肝俞、脾俞和肾俞五穴。因这些穴位与五脏之气相通,故名。临床上具有诊察和治疗本脏病证的作用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紫金龙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经络感传现象条。
谓足太阳经筋的分枝,统管眼之上部。隋·杨上善《黄帝内经太素》卷十三:“足大(太)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……其支者,为目上纲。”
病证名。指痢疾病人大便后肛门坠重的症状。《医宗金鉴·杂病心法要诀》:“粪出更坠,为粪后坠,非滞也,故曰虚坠。”有气虚者,为大肠气降而不能升,治以升气举陷为主。有血虚者,所谓“虚坐努责”即是其特点,治以
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蕨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鸭跖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即光慈菇,详该条。
见摘星楼治痘全书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八。指经血漏下夹有黄色之液体。参见经漏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