额囟
即前囟。见囟条。
即前囟。见囟条。
病证名。指咳而大便失禁者。《素问·咳论》:“肺咳不已,则大肠受之;大肠咳状,咳而遗矢。”治用赤石脂禹余粮汤、桃花散,或用补中益气汤去升麻,加桔梗;或用回风养脏汤等。参见咳嗽条。
出《黔囊》。即冬虫夏草,详该条。
医论著作。4卷。清·章楠撰于1825年。内容有六气阴阳论、太极五行发挥等30余篇论文,杂论医理、诊法及内、儿各科病证证治,并附医案。作者自称要阐明医理、评论诸家之流弊,以警当世。在论述中,结合个人临床
五脏之真气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所谓阴者,真藏也。”《素问·示从容论》:“真脏坏决。”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青葙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又名舌缓。“瘖,不能言也”(《说文》)。指发音器官可出声,但不能形成语言者。《证治准绳,幼科》:“若咽喉声音如故,而舌不能转运语言,则为舌瘖。”又《医学纲目》卷十:“舌瘖,乃中风舌不能转运之类,
谵的异体字,参见谵语条。
见产育保庆集条。
白苔中有两条黑色苔纵行排列的舌象。苔润不干者为虚寒证。多因中焦虚弱,寒邪外袭,入于肠胃,饮食停滞,中焦不通所致。如见白苔黑干者,此为寒邪化火,热阻脾胃之实热证,宜予细辨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练功方法之一。见杜自明《中医正骨经验概述》。两臂向左右分开,翘掌用力推向两翼,然后钩掌收回,贴于腰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