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阴陵泉

阴陵泉

经穴名。代号SP9。出《灵枢·热病》。属足太阴脾经。合(水)穴。位于小腿内侧,胫骨内侧髁下缘,当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凹陷处。一法“取曲膝之横纹尖头处”(《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》)。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,深层有胫神经;前方有大隐静脉,膝最上动脉,深层有胫后动、静脉通过。主治腹胀水肿黄疸泄泻小便不利或失禁,遗精月经不调赤白带下,膝胫痠痛等。直刺1~1.5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(图67)。

图67

猜你喜欢

  • 长针

    针具名。九针之一。又名环跳针。《灵枢·九针论》:“长针,取法于綦针,长七寸,主取深邪远痹者也。”现代所用芒针类此。多用于深刺,以治疗痹症。

  • 瘿瘤

    病名。出《中藏经》卷上。即瘿与瘤的合称。或单指瘿。参见瘿条。

  • 曲节草

    ①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节节花之别名。②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白马骨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丫刺毒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虎口疔。见该条。

  • 金位

    运气术语。燥金所主之位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金位之主,其泻以辛,其补以酸。”王冰注:“金之位,秋分后六十一日,五之气也。”

  • 燥湿

    用苦燥药祛除湿邪的方法。适用于中焦湿证。有苦温燥湿、苦寒燥湿等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许宣治

    【介绍】:见许豫和条。

  • 扶法

    推拿手法。见曹锡珍《外伤中医按摩疗法》。用一手扶持固定肢体,以便于另一手进行各种手法操作的方法。

  • 灌汗

    指汗多如灌水之状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肺脉……其耎而散者,当病灌汗。”《类经》卷六:“汗出如水,故云灌汗。”《脉经》“灌汗”作“漏汗”。参见漏汗条。

  • 内疳疮

    病名。出《疡科选粹》卷三。指生于上腭部之疳疮。症见上腭焮肿,状似莲蓬,渐大而下垂,饮食及牙关开阖不利;或身发寒热,口渴,舌红苔黄,脉数有力。多由火毒炽热所致。治宜泻火解毒,消肿利咽,可用五味消毒饮、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