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方。穿山甲(土炒)、金银花、大黄各三钱,陈皮、当归尾各一钱半,天花粉、薄荷、赤芍药、生地黄、白芷、乳香、甘草、防风、贝母各一钱,没药、皂角刺各五分。水煎,空腹服。治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杜鹃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为柚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龙木论》。又名疳涩眼。《儒门事亲》:“凡小儿疳涩眼,数日不开,皆风热所致。”《证治准绳》:“肝者眼之候,上膈伏热,痰涎壅滞,以致肝风入眼,赤肿翳生,眵泪烂眶,痛痒揉擦,昏暗雀盲,甚至经月合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北魏医生。清河(今河北省境内)人。崔彧弟子。
诊察小儿指纹的部位。见《奇效良方》。即气关。详该条。
舌面无苔,光滑如镜。多因阴液耗伤所致,见于肝肾真阴亏损的病证。《辨舌指南》:“更有病后,绛舌如镜,发亮而光。或舌底嗌干而不饮冷,此亦肾水亏极也。”
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为盐麸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刘禹锡条。
证名。见明·邓苑《一草亭目科全书》。即飞蝇散乱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