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镞科
古代医学分科之一。参见金疮肿科条、十三科条。
古代医学分科之一。参见金疮肿科条、十三科条。
怔忡之一。见《类证治裁》卷四。《丹溪心法·惊悸怔忡》:“时作时止者,痰因火动。”本证可见于阵发性心动过速、神经官能症等疾病。治宜化痰、清火、镇心,用参胡温胆汤、金箔镇心丸等方。参见怔忡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《备急灸法》:“衄多不止者,握手屈大指,灸骨端上三炷。炷如粟米大。男女同法,右衄灸左,左衄灸右。”《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》名大骨空。位于拇指背侧指关节横纹之中点。主治目痛,翳膜内障,鼻衄,吐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仪真(今江苏仪征)人。世医出身,在乡里行医,不分贫富,闻名于当地。
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六十六方。橘叶二十片,栝蒌半个或一个,川芎、黄芩、栀子、连翘、煅石膏、柴胡、陈皮、青皮各一钱,生甘草五分。水煎,食远服,渣再煎服。治外吹乳,寒热已退而肿未消者。
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一。又称贴燲药,泛指外敷药。与敷贴义同。其组方有寒凉药与温热药之不同;具体用法亦因病情之不一而有所差异。参见薄贴、敷药各条。
病名。太阳腑证之一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若脉浮,小便不利,微热消渴者,五苓散主之。”《伤寒论类方》:“小便不利而欲饮,此蓄水也,利水则愈。”其主要证候有小便不利,少腹满微热,消渴,或水入则
书名。36卷。撰者、译者均不详。约为十四世纪著作。本书原系将阿拉伯文医学著作译成汉文者,现存明抄本,仅有目录下、卷12、30及34四卷。残本包括内科、外科、骨科的疾病及药物处方、灸法等内容。书中所用病
病名。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即鳅疽。见该条。证治见指疗条。
①经外奇穴名,见《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》。位于肘部,曲池穴外方,肱骨外上踝之高点处。主治臂肘神经痛,偏瘫,神经衰弱等。艾炷灸3~7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②推拿穴位名,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,又作肘。位
病名。即疟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》:“疟积,疟疾不善调理而成积,经汗吐下日久,荣卫亏损,邪气伏藏胁腹,结为癥癖,坚痛,名为疟母也。宜常山、鳖甲、三棱、蓬术、草果;方用十将军丸、鳖甲丸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