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野苦荬

野苦荬

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苣荬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举手托天

    练功方法之一。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《推拿学》。两掌缓缓上托,举过头顶,掌心朝上,再渐渐收回至两腰部。

  • 推车虫

    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蜣螂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颅囟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颅息。见该条。

  • 青缸花

    见《外科正宗》。为青黛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扁竹

    ①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鸢尾之别名。②出《本草崇原》。为萹蓄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太白洋参

    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即太白参,详该条。

  • 隔蒜灸

    间接灸之一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取厚3毫米左右的鲜大蒜片,以细针穿刺数孔,上置艾炷放在穴上施灸。一般每次5~7壮。适用于疮疖初起,毒虫咬伤,瘰疬,肺结核等。

  • 声喑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罗氏会约医镜》卷七:“声喑之症,虽兼五脏,而于心、肝、肾三经为重。又须知其虚实治之,乃为上工。”该书把声喑病因分为:感于风寒,火衰喉痛,喉虚火炎,喉毒溃烂,梅毒喉烂,肺经实火,肝逆,劳瘵,

  • 解表法

    又名疏表。通过发汗以解除肌表之邪,故名。针对病证的寒热,可分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。

  • 倒刺草

    见《广东中草药》,为倒扣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