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郄中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腑

    中风证候类型之一。见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·中风论》。即“邪入于腑”(《金匮要略》)。病情较中脏略轻。症见猝然昏倒,苏醒后可见半身不遂,口眼歪斜,言语困难,或伴有大小便不通等症。《医宗金鉴·杂病心法要诀

  • 泄注赤白

    证名。指便下赤白粘冻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火淫所胜,则温气流行,……泄注赤白。”详见赤白痢条。

  • 眼科捷径

    又名《眼科统秘》。1卷。清代作品。撰人、撰年均不详。书中简略记载了若干眼科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。本书收入《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》中。

  • 面黑

    色诊之一。黑为阴寒之色,属肾,临床上主寒、主痛、主劳倦、血瘀。黑而瘦削,多属阴火内伤,肾水枯竭;黑而焦干,为下焦肾热;黑而熏亮,水气支饮;黑而带黄,劳疸蓄血;黑色骤起,常见于中毒、中恶;黑绕口角,胃阴

  • 猴子埕

    见《海南植物志》。为猪笼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手提法

    正骨手法。见《伤科汇纂》卷一。用于脊椎错位的整复。患者立于桌前,助手立于桌上从高处握患者两手臂将患者提起,使患者悬空双脚离地,医者在患处按压整复,给予固定。本法与脊椎悬吊复位法近似。

  • 白苔

    正常的白苔是胃气所生,薄薄平铺于舌的中部和根部,颗粒均匀,干润适中,舌色如常。病变的白苔主风寒湿邪,主表证,一般证情尚轻;又根据舌苔的厚薄干湿,舌质的红淡以及兼证的不同,而有寒热虚实之分。

  • 狗尾半支

    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即狗尾草,详该条。

  • 医药镜

    丛书名。刊于1641年。系明·王肯堂《医镜》与明·蒋仪《药镜》二书之合刊本。参见各该条。

  • 小儿发痧

    病证名,见《寿世保元》卷八。小儿寒邪外束,气血内郁,引起发痧。其症似寒非寒,似热非热,四肢懈怠,饮食不思,容颜惨楚。如腹痛而手足冷者为阴痧;腹痛而手足温者为阳痧。治宜开通腠理,宣畅气血。用热水蘸搭臂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