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遗泄

猜你喜欢

  • 灸法图

    灸疗著作。敦煌出土卷子。约撰于唐代,撰人未详。现存残卷,书名原阙,后据内容新拟。现存人体正背面图18幅,每图旁示穴位、主治证候及灸治壮数。其中有些穴名不见于现存针灸专书,如板眉、脚五舟、天门、聂俞等。

  • 脾冷多涎

    病证名。又名捏破涎涡儿。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二:脾之液为涎,脾气冷不能收制其津液,故流出渍于颐上。”治宜温中健脾。用益黄散、理中丸。

  • 阎季忠

    【介绍】:见阎孝忠条。

  • 月信不行

    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五。即经闭,详该条。

  • 瓜萎仁

    出《丹溪心法》。为栝蒌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偏气

    病名。出《儒门事亲》卷二。即气疝。见该条。

  • 陈紫山

    【介绍】:参见熊运英条。

  • 黄熟花

    见《南京民间药草》。为旋复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奇穴

    经外奇穴之简称,见该条。

  • 虚烦

    证名。指因虚而致心胸烦热者。多由伤寒汗、吐、下后,邪热乘虚客胸中,或病后余热留恋,或津涸、血虚、肾亏、痰饮、虚劳等所致。常伴郁闷不寐、口干咽燥等症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发汗吐下后,虚烦不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