蛔虫。古文献中的蛕、蚘,均为蛔的异体字。参见蛔虫条。
【介绍】:见汪绂条。
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五方。白芷、白附子、白僵蚕、鹰矢白、密陀僧各等分。为细末,水调搽患处。治痘疮落痂,面痣雀瘢。
出《千金·食治》。为葱汁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九龙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全称应作肺风酒刺。《外科大成》卷三:“肺风由肺经血热郁不行而生酒刺也。宜枇杷清肺散或服荷叶煮糊为丸;白矾末酒化涂之。”即粉刺。详该条。
见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为阴地蕨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夹惊伤寒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东汉时期针灸医生。是涪翁的弟子,郭玉的老师。
出《千金翼方》卷十一。古人认为乳母热甚哺儿,令儿致病。因热伤肺胃,儿饮其乳,肺胃之气上逆,则面黄不食,甚或呕吐气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