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详二十三蒸条。
病名。见《不居集》卷十五。①即支饮,详该条。②即支咳,详该条。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灵芝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验方。见《皮肤病学》(中山医学院)。雄黄、硼砂各9克,苦参、川椒、百部各15克。水煎,外洗患处。治疥疮,外阴瘙痒;近代也用于念珠菌病。
见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。即小儿浮肿,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十七至十八世纪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天士,号畹庵。歙县西乡(今安徽歙县)人。为名医吴正伦之玄孙,吴昆之侄孙。初攻举子业,兼学医,后因科举而中断医事。1681年又兼事医术,1683年将既往临证
《疡科选粹》卷五方。蚕茧一个。纳男子指甲于茧中,以满为度,外用童发缠裹,烧灰存性,为末,用蜜调敷患处。治痔疮。
【介绍】:见王璆条。
即皮肤。《灵枢·九针论》:“皮者,肺之合也。”参见皮毛条。
病证名。见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即尘埃入目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