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清代著名医家。字九芝。元和(原属江苏吴县)人。初业儒,以文学著名。家中世代知医,中年以后,致力于医,博览群书,尤精《内经》、仲景之学。治病主宗仲景之方,常奏良效。撰《世补斋医书》33卷(18
【介绍】:见毛世洪条。
病名。热邪内扰,热伤冲任,导致崩下赤色,并见小腹疼痛,古称阳崩。宋·齐仲甫《女科百问》四十二问:“受热而赤者,谓之阳崩。”宜用胶艾汤。
书名。山东省中医研究所研究班编。本书是《素问》一书的白话注释,除对原文进行语译外,每篇列有本篇大意、体会,或附词字释义等项。对于读者理解《素问》原文有一定参考价值。195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。
病名。即仅有一个外口和内口在齿线以下,且管道分支少,走行较浅的肛漏。参见肛漏条。
炼丹术。把九转之丹再炼一次。《抱朴子内篇·金丹》:“若取九转之丹,内神鼎中,夏至之后,爆之鼎热,内朱儿一斤于盖下(米砂)。伏伺之,候日精照之,须臾翕然俱起,煌煌辉辉,神光五色,即化为还丹。”
病名。又称脾肾泄。指五更泄之因脾肾虚弱者。《丹溪心法·泄泻》:“但得日间上半夜无事,近五更,其泻复作,此病在肾。俗呼为脾肾泻。分水饮下二神丸及椒朴丸,或平胃散下小茴香丸。病久而重,其人虚甚,宜椒附汤。
瘰疬之一种。即瘰疬坚硬推之不动者。《外科大成》卷二:“如柱木者名木疬。”忌用针砭及追蚀药。参见瘰疬条。
埋植疗法之一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四。多由风邪毒气客于肌肤而得。初起如梅李枣核,随处可生,常互相粘连伴全身寒热,久则化脓成漏。宜内服斑猫散。相当于淋巴结核所致的窦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