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清·汪双池《医林纂要·药性》。即丝瓜络,详该条。
即补肾纳气。用补肾药物为主治疗肾不纳气导致虚喘的治法。详补肾纳气条。
指邪热之郁于厥阴经而出现热厥、热利等证候。《伤寒论·辨厥阴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脉滑而厥者,里有热,白虎汤主之。”又:“热利下重者,白头翁汤主之。”均属厥阴热证。参见厥阴病条。
指胆虚气怯而出现虚弱而惊慌的症状。由于中气不足,脾虚生痰,痰湿扰胆,阻碍了胆气的疏泄和肝气的生发所致。临床表现为气短、心烦、失眠、惊悸不安、口苦、恶心等。治宜补气安神。
见顾膺陀《妇科集·调经类》。即经行发热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张锡纯条。
见南京药学院《中草药学》。为地柏枝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又称脚跟痛。多由肾虚、血热、痰湿所致。《丹溪心法·足跟痛》:“足跟痛,有痰,有血热。”常见足跟一侧或二侧疼痛,不红不肿,行走不便。《张氏医通》卷五:“肾脏阴虚者,则足胫时热而足跟痛,六味丸加龟板
即溃疡去腐法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吴正伦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