茨梨
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即刺梨,详该条。
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即刺梨,详该条。
艾绒制成的圆锥形艾团,其大小根据需要而定,小的如米粒,多用于直接灸;大的如蚕豆,多用于间接灸。制作时务求紧实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刺猥皮,详该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苦笑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脾经邪热炽盛的病证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五:“病苦足寒胫热,腹胀满,烦扰不得卧,名曰脾实热也。”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:“夫脾实则生热,热则阳气盛,阳气盛则心胸烦闷,唇口干焦,身热颊疼,体重不能转侧,语
骨名。《素问·骨空论》:“辅骨上横骨下为楗。”即股骨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原机启微》。指黑睛所生条状白翳细如丝缕。参见翳条。
疮疡内治法中“消、托、补”三大法则之一。见《集验背疽方》。凡疮疡溃后,毒势已去,正气虚弱,脓水清稀,疮口难敛者,宜用补法。如气虚者用四君子汤,血虚者用当归补血汤,气血俱虚者用十全大补汤,中气不足者用补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生平不详。撰有《梁氏见效方》,已佚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雷丸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漳浦县志》。为紫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