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大全》。即环跳。见该条。②解剖学名词。
病证名。即蛔虫病儿感染痧毒而致泻蛔之证。小儿素患蛔虫病,因痧毒入胃,胃必热胀,热胀之极,蛔不能存,下入大肠,由大便排出。治以放痧为主,用消毒三棱针刺臂弯、腿弯痧筋,放出紫黑毒血(《痧胀玉衡》)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三月泡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参见汪机条。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老鼠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
腋窝中的毛。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:“血气盛则腋下毛美。”
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杜仲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八。属八瘕之一。多因暑月行经时,劳役恚怒所致。症如半杯下覆,游移腹中不定,痛连两胁,上下引心而烦,不得太息,两足痠软枯瘦,久立则痛,遗尿失精,便难盗汗,妨碍饮食,时欲呕吐。
即隐疹。详该条。
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积雪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