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命门。见该条。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脱力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指肺有郁热复感于寒所致的咳嗽。古称寒暄。《类证治裁》卷二:“寒包热,热郁肺俞,遇秋冬寒凉辄发咳,寸脉坚,声音窒,但解其寒而热自散。麻杏石甘汤或金沸草散。”参见寒暄条。
医经著作。北京中医学院主编。系全国中医院校第二版《内经》统编教材。其总论分导论、脏象、经络、病机、诊法、治则六篇。详阐《内经》理论体系及全书要旨。其原文部分则是选取重要而又有代表意义的《素问》《灵枢》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夏枯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生平不详。撰有《伤寒方论》20卷,已佚。
见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。为野木瓜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范子计然》。为南沙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,共2人,官阶从七品。
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灸猥退风半身不遂法,先灸天窗……次脚髓孔,足外踝后一寸。”近代《中国针灸学》称足髓孔,即昆仑,属足太阳膀胱经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