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至真要大论篇

至真要大论篇

素问》篇名。至真要,即至为真切重要之义。本篇着重说明运气学说的临床应用,并在病机辨证、治疗立法等方面都作了系统而精辟的论述。内容把司天在泉六气分治的变化所产生的疾病,以及六气胜复的道理及其影响所致的病变,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,指出疾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密切的关系。文中还论述了药物的性能、六气淫胜的治疗原则,以及处方的配伍、剂量、服法、禁忌等各方面,为后世治疗学、处方学制定了一个规范。论中还把一般常见的症状,分别类型,归纳为病机十九条,说明各种证型和五脏六气的关系,示人谨守病机,并使临床辨证更有系统性和针对性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疳蚀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卷五。即疳疾遍身生疮的证候。由于小儿患有疳疾,忽被风寒所搏,气血凝滞,皮肤不得疏泄而引起。治宜健脾逐风寒,内服人参败毒散,继服肥儿丸;外用蚕茧、明矾(火煅)、密陀僧、白芷研末蜜调

  • 胞系了戾(lì 丽)

    胞系,通指泌尿系;了戾,缭绕不顺。指脐下急痛、小便淋沥不通等病症。《金匮要略·妇人杂病脉证并治》:“不得溺也,以胞系了戾,故致此病,但利小便则愈,宜肾气丸主之。”多见于妊娠末期,胎气压迫膀胱所致的小便

  • 葱涎

    出《百一选方》。为葱汁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沈汲门

    【介绍】:见沈金鳌条。

  • 旧德堂医案

    书名。清·李用粹撰。本书选辑医案六十余条,多属内科杂病。作者强调“医贵精详”。其治案,辨证审脉较细致,能掌握病之标本缓急,析证立方。案语或有艰涩之弊。后收入《三三医书》中。

  • 太白洋参

    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即太白参,详该条。

  • 臭杞

    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枸橘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总经

    推拿穴位名。详总筋条。

  • 新修本草

    药物学著作。简称《唐本草》。54卷。唐·苏敬等撰于659年。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。分为正文、图和图经三部分。《新修本草》正文20卷,目录1卷,是在《本草经集注》一书基础上进一步增补了隋、唐以

  • 传心疽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生于胁下京门、带脉穴之间,初起痛痒彻心如针刺,胁下不能转动。治法同痈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