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自汗

自汗

证名。①指发热汗出。亦称自汗出。见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》。②指清醒时不因劳动而常自出汗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自汗证治》:“夫自汗,多因伤风伤暑,及喜怒惊恐、房室虚劳,皆能致之。无问昏醒,浸浸自出者,名曰自汗。”《丹溪心法·自汗》:“自汗属气虚血虚、湿、阳虚、痰。”《证治汇补》卷三:“阳虚自汗,必恶寒;火热自汗,必躁热;伤湿自汗,困倦身重,天阴转甚,声如瓮出;伤风自汗,头疼身热咳嗽烦闷,鼻塞流涕;伤暑自汗,身热口渴烦躁面垢痰证自汗头眩呕逆胸满吐痰;心虚自汗怔忡恍惚肝热自汗口苦多眠肾虚自汗潮热咳嗽;脾虚自汗,倦怠少食。”又肺虚伤寒温病柔痉霍乱等多种病症均有自汗。详阳虚自汗、气虚自汗血虚自汗虚劳自汗、心虚自汗、肺虚自汗、脾虚自汗、肝热自汗、痰症自汗、伤湿自汗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血虚不孕

    病证名。出清·叶其蓁《女科指掌·种子门》。不孕症型之一。又名血少不孕。由素体脾胃虚弱,或久病失血伤阴,致阴血不足,冲任空虚,不能养精成孕;兼见身体瘦弱,面色萎黄,疲倦乏力等症。宜补血养阴滋肾。方用养精

  • 吴士奇

    【介绍】:见吴杰条。

  • 秦子通

    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安徽怀远人。继承家学。曾任太医院提举。

  • 夹挤分骨法

    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。用手指相对夹挤两骨间隙,使靠拢之骨折段的间隙分开,按单骨折对位即可。适用于双骨(如尺桡骨、胫腓骨、掌骨、跖骨)干部骨折发生相互靠拢移位者。

  • 付阳

    【介绍】:见跗阳条。

  • 中药炮制法之一。将药物用清水浸漂,除去其毒性、盐分、杂质、腥味。如海藻、肉苁蓉、附子、半夏等。

  • ①侵害、搏击、损伤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搏阳则为巅疾。”《温病条辨》:“肺为燥气所搏,不能通调水道,故寒饮而咳也。”②交合、结合。《灵枢·决气》:“两神相搏,合而成形。”③留滞、附着。《儒门事亲》

  • 布指

    切脉指法。切脉者手指布置的方法。一般不论用左手或右手,均先以中指端按定病人寸口脉的关部(以掌后高骨处为准),继以食指端按于寸部,无名指端按于尺部。并根据患者的体长,相应调整三指的距离,高大者,指距稍宽

  • 崔景哲

    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吏,兼懂医术。清河东武城(今北京市境内)人。

  • 肩髃骨

    即髃骨。详髃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