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指与五脏相应的色、时、音、味、日等五种变化。《灵枢·顺气一日分为四时》:“五藏有五变,……肝为牡藏,其色青,其时春,其音角,其味酸,其日甲乙;心为牡藏,其色赤,其时夏,其日丙丁,其音徵,其味苦;……
检查肛肠病的一种工具。见清·高梅溪《外科图说》卷一。类似现代之窥肛器。
见《浙江民间草药》。为野芝麻之别名,详该条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为低级官员,共7人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。参见太医院条。
上古时代兽医。相传生活于黄帝时代,善治马病,是古书中记载最早的兽医。
病名。《审视瑶函》:“此症或眼皮上下,生出一小核是也,乃脾胃痰气所致。”即睥生痰核,详该条。
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栝楼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学家。撰有《本草括要诗》3卷、《藏府通元赋》1卷。
【介绍】:见杨介条。
简称针感,指患者对针刺所产生的酸、麻、重、胀或触电样等感觉反应。不同针感的出现,和患者的体质、病种、针刺的部位以及刺激量的大小有关。凡进行针刺治疗,一般均要求有适当的针感,才能获得预期的疗效。至于针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