腴
①腹下的肥肉。《灵枢·卫气失常》:“膏者,多气而皮纵缓,故能纵腹垂腴。”②肥胖。
①腹下的肥肉。《灵枢·卫气失常》:“膏者,多气而皮纵缓,故能纵腹垂腴。”②肥胖。
病名。即虑瘕。《儒门事亲》卷八:“小肠遗热于大肠,为伏瘕。”日·丹波元简《素问识》卷四:“简按:《颜氏家训》曰,宓、伏、虑,古来通字。”详虑瘕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吴文献条。
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。肝为刚脏,主风。故病多大叫,目直视,呵欠,颈项强直,四肢抽搐等。肝热则壮热引饮,喘闷,口中气热,目内青,直视,身反折强直,手乱动;实则目直视,大叫,抽掣有力,宜泻火清肝,用泻青丸,
病证名。小儿发枯色萎而又胶结成穗状,为疳疾证候之一。《育婴秘诀》:“大病后,其发成穗,或稀少者,乃津液不足,疳痨之外候也。”
病名。出《外科百效全书》卷三。即乳痈。见该条。
痘证五陷之一。出元·朱震亨《幼科全书》。其特点为痘疮晕脚干枯,中有黑脐。为毒火内盛,营血干枯所致。治宜凉血解毒,泄火清营。用清瘟败毒饮。
温病辨证。邪热已传入营分,仍有气分证,称营气同病。参见卫气营血辨证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永新(今江西永新)人,生平不详。继承其曾祖父名医旷处良的医术,以医名。
出《食疗本草》。为八月扎之别名,详该条。
医案著作。何廉臣选编。刊于1929年。本书征集当时全国各地名医医案,共选辑三百余案。分上、下二集。上集为风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、四时六淫病案;下集为温疫、喉痧、白喉、霍乱、痢疫、瘄疫六种传染病案。医案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