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胃气不和。《素问·厥论》:“胃不和则精气竭”。及《素问·逆调论》引《下经》:“胃不和则卧不安。”参见胃气不和条。
【生卒】:十四世纪【介绍】:明代道士兼医家。江西赣县人。幼年出家,在祥符宫当道士,通医药。洪武二十年(1387年)受召于朱元璋,号高尚。永乐年间(1403~1424年)随皇帝到北京。仁宗时,号“长寿真
宋代官方设立的专门经营药品的机构名称。始创于1076年(熙宁九年),后又在各地增设达七所之多。参见太平惠民局条。
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三十。即漏芦汤第一方,见漏芦汤条。
证名。指阴囊与睾丸上缩之证。出《素问·热仑》。又称卵缩。属阴缩范畴。本证常与舌卷并见于危重病中。多由厥阴经受病所致。《证治要诀》卷二:“厥阴舌卷囊缩。”若因阳明热盛,邪传厥阴者,宜急下存阴,用大承气汤
指阴寒偏盛。阴盛则阳衰,往往出现厥逆、痰饮、水气等内寒证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阴盛则内寒。”
见《江西民间草药》。为寻骨风之别名,详该条。
气功术语。即反目内观脏腑等部位。又称内视。出《列子·仲尼》。“务外游,不知务内观,外游者,求备于物;内观者,取足于身。”“内”是指人体内部,是与体外环境相对而言;“观”是指气功入静状态中自我保持的意念
古时纺纱织线之针。《灵枢·九针论》:“二曰员针,取法于絮针。”
病证名。指小儿啼叫之由盘肠气钓所致者。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一:“盘肠气发先腰曲,无泪叫啼眼干哭,口开脚冷上唇乌,额上汗流珠碌碌。”治宜行气止痛。用木香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