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即敦疽。见该条。
见《银海精微》卷下。即羌活退翳丸,见该条。
古病证名。亸,垂下;曳,拖拉。指因风气而致的肌肉麻痹、肢体纵,不能收摄抬举者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七。如面瘫、偏枯、某些截瘫或肌肉顽麻病证,多与风气有关。
泛指四季不正常的气候。如冬天应寒而反暖,春天应暖而反寒等,影响人体的正常生命节律,助长某些病原物的致病作用,成为致病的直接或间接因素。
又名顑。面颊的下部。
见《矿物学与丹药》。为白石脂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中医外科学讲义》(上海中医学院编)。即瘾疹,见该条。
病名。《明易妇产诸证医方》:“胎鸣即子啼也。”详子啼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SI17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手太阳小肠经。位于颈侧,下颌角后方,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。布有耳大神经前支,面神经颈支,深层为交感神经链,前为颈外静脉,深层有颈内动、静脉。主治耳鸣,耳聋,咽
【介绍】:见洪炜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