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脾疔

脾疔

病名。①《外科启玄》卷二:“……脾疔,又名曰黄疔,其形多生脾脏之部位,其症不食,多呕吐,其色黄,治宜泻黄散解毒等剂。”②出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黄鼓疔之又名。见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翳

    眼科病证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三。翳之色白者称白翳。详翳条。

  • 脑骨伤

    病名。见《仙授理伤续断秘方》。脑骨包括囟骨、颠顶骨、凌云骨、山角骨、后山骨等。多因跌打、碰撞等暴力所致。一般常有头颅骨折和脑髓损伤。伤处可伴有局部肿胀,甚则颅骨凹陷,眼结合膜出血,或流出脑脊液,昏睡不

  • 林屋散人

    【介绍】:见王惟德条。

  • 交接

    名词。出《素女经》。指性交。

  • 五号观象方

    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荆芥汤第三方,见荆芥汤条。

  • 冉雪峰医案

    书名。冉雪峰著。本书包括内、外、妇、儿科医案七十一则,案中结合中医理论较深入地分析病情,并能继承发扬传统治法,于临床辨证较有识见,治法亦较灵活。196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。

  • 膝关

    经穴名,代号LR7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厥阴肝经。位于小腿前内侧,胫骨内踝后下方,腓肠肌内侧头上部,阴陵泉穴后1寸处。另说“犊鼻下三寸”(《备急千金要方》);“犊鼻下一寸二分,向里横开寸半,下直中都

  • 外科真诠

    书名。2卷。清·邹岳撰于1838年。上卷为疮疡总论及身体各部发有定位的疮疡;下卷为发无定处的疮疡、小儿诸疮及奇怪疮毒;末附以经络内景图说、脉学提要、杂症、药品揭要,及吴锦堂、胡俊心二氏外科医案。解放后

  • 诊足脉

    指按诊足背部趺阳脉。趺阳脉可候胃气有无及其盛衰,《伤寒论》常用以此作为寸口诊脉法的补充。《医门法律》卷一有“申治伤寒病不诊足脉强汗动其经血之律”、“申治伤寒病不诊足脉误下伤其脾胃之律”等,强调诊足脉的

  • 肛痈

    病名。《医门补要》卷中:“肛门四周红肿作痛……一处出脓者为肛痈。”证治同脏毒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