脱骨疔
病名。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即脱疽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即脱疽。见该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石吊兰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即被滚水、热油所烫或火烧灼肢体致伤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三十四。详烧伤条。
指立春、春分、立夏、夏至、立秋、秋分、立冬、冬至八个节气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天有八纪。”
见《滇南本草图谱》。为狗屎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劳复证之一。《重订广温热论·温热复症疗法》:“房劳复者,即女劳复,一名色复。温热瘥后,气血未充,早犯房事,则内损真气,外触邪气而复作也。其症头重不举,目中生花,腰胁痛,小腹里急绞痛,憎寒发热,或阴火上
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髌骨。又名伏兔骨,俗称膝盖骨。
①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蜈蚣之别名。②见《饮片新参》。为壁虎之处方名。各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选》。为漆大姑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SI17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手太阳小肠经。位于颈侧,下颌角后方,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。布有耳大神经前支,面神经颈支,深层为交感神经链,前为颈外静脉,深层有颈内动、静脉。主治耳鸣,耳聋,咽
见《诸病源候论·奔气候》。即喘证。由于肺主气,肺气通行于脏腑,若肺受邪则气道不利,诸脏气壅,故致气逆上奔。参见喘证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