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疗肺气上逆的方法。①肺气以下行为顺,上逆则为喘为咳,故凡喘咳病症,均应降肺利气,使肺气能清肃下降,用药如旋复花、前胡、苏子、枇杷叶、白前等。②邪热迫肺,引致肺失清肃而上逆,则出现咳嗽气急、咯黄痰,口
全舌紫红,频伸口外,舐左右上下之舌象。为心脾热盛之候,温疫病多见。宜清热解毒,清心凉血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经穴别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腹胀满脐结痛,坚不能食,灸中守百壮,穴在脐上一寸,一名水分。”后《类经图翼》等书列作水分穴之别名。见该条。
即吐法。详该条。
耳廓根部前面附着在侧头部的边缘部位。《灵枢·五色》:“挟绳而上者,背也。”张景岳注:“颊之外曰绳。”
病证名。见《秘传证治要诀》卷五。症见风毒及热壅上攻,牙龈疼,或齿缝有红肉胬出。治宜祛风解毒、清热止痛。可选用清胃散、玉女煎、三仁汤、黄连温胆汤等加减。参见牙痛、齿壅等条。
病名。霍乱的俗称。《证治要诀》卷一称:“霍乱之病,挥霍变乱,起于仓卒,与中恶相似,俗呼为触恶。”详见霍乱条。
即豨莶丸。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卷五。冬令气候严寒,骤然感受寒冷以致肺寒而引起的咳嗽。参见寒嗽条。
病证名。指瞳神歪斜的病证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又名瞳仁不正、瞳神偏射、瞳欹。多因风热毒邪,或外伤等引起。证见“瞳神歪斜,或如杏仁桃核,三角半月”(《张氏医通》卷八)。常由黑睛破损,黄仁从破口迸出,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