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唐代人。撰有《药石论》一卷。
病名。有头疽生于天柱骨偏上者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证治同脑疽。
【介绍】:三国时期针灸学家。彭城(今江苏境内)人。著名外科学家华佗的学生,认为胸腹背之间“针之不过四分”的理论可以改变,主张深刺,但未说明直刺、斜刺,可供进一步研究。
《景岳全书·新方八阵》卷五十一方。柴胡一至三钱,当归、白术各二至三钱,熟地黄三至五钱,炒白芍一钱半,炙甘草一钱,陈皮酌用或不用。水煎,食远服。治伤寒,疟疾,痘疮因中气不足,外邪不散者。
出金·陈文中《小儿病源方论》。脏腑惊证之一,详脏腑惊证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上。又名走黄疔、龙泉疔、闭口疔。人中为阳明络脉所经行之地,易发生走黄而成险证。证治见疔疮条。
【介绍】:见丁瓒条。
《外科正宗》卷四方。当归、白附子、赤芍药、白芍药、白芷、生地黄、熟地黄、穿山甲、木鳖子、巴豆仁、蓖麻仁、三棱、莪术、五灵脂、续断、肉桂、玄参各一两,乳香、没药各一两二钱,麝香三钱,阿魏二两。除后四味外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白头翁之别名,详该条。
眼科病证。俗称赤觑、赤瞎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初起,势甚轻微,次后始赤涩有泪,浑睛生障,多脉与眵,日久诸轮廓皆坏,虽略能行走,瞳子不见影动,且障稍高于睛。”其睑内常有椒粟颗粒。类今之沙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