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肤针之一种。因针柄一端集针七枚,如七星并列,故名。参见皮肤针条。
十怪脉之一。又称转丸脉。脉来去捉摸不定,如豆之旋转状。
古代医学分科之一。系以迷信方法治病。参见祝由、十三科各条。
病名。出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六。即五色丹。见该条。
练功方法之一。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《推拿学》。两足分开呈内八字形,屈膝下蹲,两手后伸,挺肘翘掌,四指并拢,拇指外分,挺胸收腹,两目平视,呼吸随意。
书名。6卷。清·沈金鳌撰。刊于1774年。前4卷论儿科诊法,并将主要病证(无痘科)分为24门(类),各编四言韵语一首,予以综括。韵语之后,复采前人学术经验,阐述对于该病的辨证立法和治法。后2卷为诸病应
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六方。紫河车一具。分作五至七块,用白糯米三合,合水淘净,入锅内同炒,米黄为度,为细末,每服五分至一钱。治气血俱虚,痘疮灰白色,不灌脓回浆者。
病名。指前额部骨折伤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八。损伤后多致皮破,面目浮肿,若内损血瘀,则呕吐,鼻衄,昏迷、面黄、身软、周身虚浮、烦渴、胸痛、饮食少进。治宜止血开胃,消瘀定痛,内服疏血丸,外用五加皮汤熏洗
元代医官职称。隶属于医学提举司,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,官阶从八品。
见《中药通报》(5):205,1956。即蛤蟆油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