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输穴
即背俞穴。详该条。
即背俞穴。详该条。
舌尖灰黑苔,有刺而干。为邪将入里,兼有食滞。症见发热口苦,耳聋胁痛。宜表里清解、消滞和中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出《庚辛玉册》。为瓦松之别名,详该条。
概指药物的四气、五味和升降浮沉等性质和功能。
见《辽宁经济植物志》。为斩龙剑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即肺经感受风热之邪而忽然失音,其症口舌干燥,渴欲引饮,舌黄脉数,便结溲黄等。治宜疏风宣肺,清热降火。可选用银翘散,清咽利膈汤等加减。参见暴喑条。
【介绍】:见徐彦纯条。
见《太平圣惠方》。为花椒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髌骨。又名伏兔骨,俗称膝盖骨。
《灵枢经》篇名。胀病有五脏胀和六腑胀。此外尚有脉胀、肤胀之分。本篇讨论了这些胀病的发生机制、证候特征,诊断和治法,故名。
骨名。指构成眼眶的诸骨。《伤科汇纂》:“两眼眶骨,即左右睛明骨。”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睛明骨,即目窠四围目眶骨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