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肾沥汤

肾沥汤

①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九方。羊肾一具,桂心一两,人参泽泻甘草五味子防风川芎黄芪地骨皮当归各二两,茯苓玄参、芍药、生姜各四两,磁石五两。为粗末,先煮羊肾,去肾入诸药,再煎,分三次服。治劳损咳逆短气四肢烦疼,腰背引痛,耳鸣面色黧黯,心悸目眩小便黄赤等症。②《圣济总录》卷五十三方。桑螵蛸(炙令黄色)十枚,犀角麦门冬五加皮杜仲(酥炙)、木通、炒桔梗各一两,赤芍药三分。为粗末,每服五钱匕,入羊肾一只,去脂膜切,竹沥少许,水煎,空腹顿服,日二次。治胞痹少腹急痛,小便赤涩

猜你喜欢

  • 方镊子

    眼科手术器械。见《眼科菁华录》。全铁制造(见图40)。古代使用竹夹治疗时,用方镊子紧固竹夹。图40

  • 上品

    《神农本草经》药物分类法中之一类。详三品条。

  • 不得眠

    证名。指不寐症。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》:“虚劳虚烦不得眠,酸枣仁汤主之。”《金匮要略·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》:“衄家不可汗,汗出必额上陷,脉紧急,直视不能眴,不得眠。”《景岳全书·杂

  • 程履新

    【介绍】:明末医家。字德基。休宁(今安徽休宁)人。生活于十七世纪,学医于名医李士材,曾旅游于江苏等十余地,博览医书,医术颇精。撰有《简易方论》等书行世。

  • 汤头歌诀正续集

    见汤头歌诀续集条。

  • 淡渗利湿

    治法之一。用甘淡渗湿药物使湿邪从小便排出的方法。临床用于泄泻清稀、小便不利、舌苔白、脉濡等偏湿证候,常用茯苓、猪苓、泽泻、薏苡仁等。

  • 痧症旨微集

    见痧法备旨条。

  • 膏粱之变

    长期饮食肥甘厚味食物所引起的病变。①使体内湿热蕴积生毒,好发疔疮痈肿等疾患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高(膏)梁(粱)之变,足生大丁(疔)。”②热中于内,上下不和,气血逆乱,易发中风。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

  • 出《灵枢·小针解》。又名职。四肢。见该条。

  • 大一

    见太乙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