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一年的气候情况。出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。《类经》注:“五运有纪,六气有序,四时有令,阴阳有节,皆岁气也。”
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九方。吴茱萸,木瓜(去瓤)、大黄各等分。为末,米糊为丸,绿豆大,每服五十丸,粳米、枳壳煎汤送下。不应,酌加丸数再服,以通利为度。治脚气入腹冲心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奇效良方》。位于舌面中点。主治哮喘,咳嗽,消渴,舌强,吐舌等。先用消毒纱布裹舌外牵,直刺0.1~0.2寸。或点刺出血。若治哮喘咳嗽,可用隔姜灸。如热嗽,于艾炷中加雄黄末少许;如冷嗽,则
即工尾势。详该条。
音义同“燕”,烧灼的意思,指火针或用火烧灼等一类治疗方法。《灵枢·病传》:“或有导引行气、乔摩、灸、熨、刺、焫、饮药之一者,可独守耶?将尽行之乎?”
【介绍】:明末医家。字玉华。山东益都县人。幼时体弱多病,其后学医,为人治病,效果好。著有《药性对答》(佚)、《经络汇编》、《脉诀汇》、《医学启蒙汇编》、《痘科类编释意》等书。
古代探讨气象变化规律的一门知识。是在当时天文、历法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。约起于汉代,而盛于唐宋,为古代农家、医家、兵家、阴阳家、天文历法家等所广泛应用。在医家其内容集中反映在王冰注释的《素问·天元
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八十三方。栝蒌一个(制熟去仁,以童便一升相合,研绞取汁),酥一两,生甘草末一分,蜜三两。加水慢火煎如稀饧,每服五分,清粥饮调下,日四、五次。治小儿咳嗽不止,心神烦闷。
证名。指颈项肌肉筋脉牵强引痛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常可与项强、项痛、颈肿并见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颈项病源流》:“颈项强痛,肝肾膀胱病也。三经感受风寒湿邪,则项强。风热胜,宜加味小柴胡汤;湿胜,宜加味逍
自我推拿方法名,即熨目。《诸病源候论·目暗不明候》:“以两手中指……相摩,拭目,令人目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