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辟汗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水菖蒲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夜关门之别名,详该条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,官阶从四品。
2卷。又名《秘传常山敬斋杨先生针灸全书》。原题陈言撰(实系托名著作)。刊于1591年。本书内容与徐凤《针灸大全》基本相同,仅各节的编排次序互有先后,根据本书原刊在文字校勘上颇多错讹来看,似较徐书晚出。
病证名,指小儿面部生疮,有脓或黄水渗出者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:“小儿面上忽遇有经络虚隙,为风、湿、寒、热所乘,搏于气血则生其疮,或如火烧,或出脓,或出黄水,日久不能愈瘥。”其证类似浅脓疱病,治宜内服
颞骨的乳突下。《素问·气府论》:“下完骨后各一。”
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即上发背。见该条。
见医学切要全集条。
《景岳全书·新方八阵》卷五十一方。人参二至三钱,白术、茯苓各二钱,炙甘草一钱,干姜(炒黄)一至二钱。水煎服。治脾胃虚寒,呕吐泄泻而兼湿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