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紫背天葵子

紫背天葵子

出《医宗汇编》。即天葵子,详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鼽嚏

    证名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少阴之复,燠热内作,烦躁鼽嚏。”为鼻流清涕兼有喷嚏之候。多见于今之上呼吸道感染、过敏性鼻炎等病。

  • 中毒

    病名。指毒物进入人体,因毒性作用而发生的病证。药物毒如巴豆、狼毒、闹羊花、砒等;食物中毒如酒、郁肉、河豚等;其他毒如煤炭毒等。参饮食中毒、药物中毒条。

  • 白果中毒

    病名。因服食生白果肉过量或皮肤接触白果而出现中毒症状者。内服者可见发热,呕吐,腹泻,惊厥,抽搐,皮肤青紫,脉弱而乱,甚至昏迷,死亡。外因接触种仁及其外皮者,可患皮炎。严重者宜中西医结合救治。《随息居饮

  • 正治

    是一般常规的治疗方法,即针对疾病的性质、病机,从正面治疗。如寒证用热药,热证用寒药,实证用攻法,虚证用补法等。因药性与病性相逆,故又称逆治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逆者正治。”《医门法律》:“逆者正治

  • 搓法

    ①刺法。指入针后,以拇食两指持住针柄,如搓线状朝一个方向捻转的方法。《针经指南》:“搓者,凡令人觉热,向外针似搓线之貌,勿转太紧。治寒而里卧针,依前转法,以为搓也。”有的搓法掺以提插,区分寒热。如《针

  • 太阴阳明论篇

    《素问》篇名。太阴、阳明,均是经脉名。本篇从生理、病理方面,对太阴、阳明两经的表里关系进行了讨论,故名。文中反复论述脾胃相互为用的关系,说明它是孤脏而灌溉四旁的道理。脾胃虽属表里关系,但因脾胃在阴阳、

  • 屠光远

    【介绍】:北宋医生。善针灸,民间流传其用针治难产的验例。

  • 足太阴经别

    十二经别之一。原称足太阴之正。《灵枢·经别》:“足太阴之正,上至髀合于阳明,与别俱行,上结于咽,贯舌中。”从足太阴脾经分出,至大腿前面,与足阳明胃经的经别汇合而并行,向上结于咽部,贯舌中。

  • 钩藤钩子

    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即钩藤。详该条。

  • 假油麻

    见《岭南草药志》。为山芝麻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