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刘若金条。
病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七。即米疽。见该条。
见幼科发挥条。
指湿郁化火而伤脾胃之阴。症见口渴不饥、大便坚结,苔先灰滑,后反黄燥。《温病条辨·中焦篇》:“湿久生热,热必伤阴,古称湿火者是也。”
见《药品化义》。为扁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又名胃实热。①指小儿胃气充盛,感受热邪,邪与气相搏,充斥阳明,则成实热。症见发热而饮水作渴,喜冷饮食。治宜清泻胃热,用泻黄散。②吐泻昏睡不露睛者,胃实热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)。③小儿气血旺盛,发热引饮,
以提高人体自身免疫能力从而达到祛病健身为目的的灸法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,勿令疮暂差,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。”
见《山西中草药》。为五灵脂之简称,详该条。
七怪脉之一。脉跳时隐隐约约,去时一跃而消逝,如虾游之状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五。即时毒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