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许观曾条。
①大肠末段,以其直通肛门,故名。②承筋穴之别名。见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小腿后面,当腘横纹中点直下5寸处。③古病名。又称直肠泻。《证治要诀·大小腑门》:“药食方入口而即下者,名曰直肠。”
为临床科目之一。见《冷庐医话》。系专论治耳部疾患者。此外,清初在江苏省苏州市养育巷水泼汾桥,曾有专门从事耳科的中医。至今尚有后裔在开业。
见《贵州草药》。即油桐根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顾伯华《中医外科临床手册》。由钩虫蚴侵入肌肤所致。本病以足踝、趾间、脚底多见,初起脚部有瘙痒感,继之出现散在的红色丘疹及风团,有时可见水泡及脓疱,踝部常有水肿,搔破后可伴发臁疮。治疗外用三黄洗
病名。见《先醒斋医学广笔记》卷一。即疫痢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因漆入目或皮肤接触致病。《本草纲目》卷三十五:“凡人畏漆者,嚼蜀椒涂口鼻,则可免生漆疮者;杉木汤、紫苏汤、漆姑草汤、蟹汤浴之,皆良。”参见漆疮条。
【生卒】:约1883~?【介绍】:清医家。字子绂。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。少业儒,后因父亲及兄弟均为庸医所误,自患湿症为医投凉剂几乎不救,乃发愤攻医。三年后,以阐释医经为念,集晋唐以来旧注,并折衷后世医
病名。又名顿咳,时行顿咳,天哮,疫咳,迫咳,俗称天哮呛、鹭鹚咳、鸡咳。是一种流传冬春季节的传染病,以五岁以下的小儿为多见。《医学正传》:“咳嗽俗名呛,连咳则头倾胸曲,甚则手足痉挛,痰从口出,涕泣相随…
经穴名。代号LR10。《针灸甲乙经》原名五里。《圣济总录》名足五里。属足厥阴肝经。位于大腿内侧,当耻骨联合上缘旁开2寸再直下3寸,长收肌外缘,股动脉搏动处。布有生殖股神经,股前皮神经及闭孔神经前支;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