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眼子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张升蛟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颅囟经》①系小儿受到惊恐而引起的啼哭。《景岳全书·小儿则》:“盖小儿肝气未充,胆气最怯,凡耳闻骤声,目视骤色,虽非大惊卒恐,亦能怖其神魂,醒时受怖,寝则惊惕,或振动不宁,或忽而惊叫,皆神怯
五脏的真气。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:“藏真散于肝,肝藏筋膜之气也……。”
【介绍】:西汉时期医生。对本草学及古代医经有所研究。
①方书。2卷。未具撰人,顾奉璋序称:“青浦诸君子所辑”。首辑亟斋居士《达生篇》、毓兰居士《保婴篇》。以下分小儿、妇女、身体、头面等42门,每门详列病症,博收各科验方。曾经多次增纂。现存清刻本,建国后有
病名。见《咽喉经验秘传》。即喉丹之因于风热者。详风热喉丹条。
即阴囊。《寓意草》:“少腹有疝……,坠入睾囊甚易。”
药物学著作。简称《药性集要》。3卷。清·岳昶撰于1843年。此书取材于《本草纲目》、《本草经疏》、《本草述》、《本经逢原》等书,载常用中药360种,以歌诀形式阐述各药气味、形式、归经,并附主治功用及发
肘关节的别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