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。为菟丝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碧桃干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三白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汪昂条。
出《广志》。为鹌鹑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隋代医生。撰有《赵赞本草经》一卷。
出《吴普本草》。为昆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脉象之一。脉似沉似伏,重按实而弦长。主阴寒积聚,如癥瘕、痞块、疝气等。《脉诀汇辨》引沈氏语:“似沉似伏,牢之位也。实大弦长,牢之体也。牢脉不可混于沉脉、伏脉,须细辨耳。沉脉如绵裹砂,内刚外柔,然不必兼
自汗证之一。见《赤水玄珠·汗门》。由于阳气虚弱,腠理不密,故汗液易泄。症见畏寒,倦怠,汗出觉冷。治宜温阳固表。可用芪附汤、黄芪建中汤等方。参见自汗条。
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九方。茴香、藿香、丁香皮、熟地黄、肉桂(去粗皮)各一两半,炙甘草、山药、当归、白术、白芷各八两,藁本、炮姜、川芎、黄芪各二两,木香一两,陈皮(去白)四两,白芍药十两。为细末,每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