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神农本草经

神农本草经

我国最早的一种药物学专著。简称《本草经》或《本经》。约成书于秦汉时期(一说战国时期)。本书总结了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医疗实践中药物学的成就。原书早已失传,其文字则经辗转引录,仍保存于《证类本草》等书中。明以后刊印的多种题名《神农本草经》的书,都是后代的辑佚本。书中除总括了药物总论的序例外,收载药物365种,分为上、中、下三品(类)。其中上品中品各120种,下品125种。在药物理论方面,书中提出了药有君臣佐使阴阳配合,七情合和,五味四气等药物学理论。并介绍了药物的别名、性味、生长环境及主治功用等。本书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意义,但其内容也夹杂了一些道家的记述,如所谓“轻身延年”,“不老神仙”之类。现存最早的辑本是明·卢复辑本。而流传较广的为清·孙星衍等氏辑本、清·顾观光辑本及日本·森立之辑本。后三种辑本建国后均予重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陶尚文

    【介绍】:见陶华条。

  • 黄芥

    见《中药志》。为芥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太虚

    指无垠的宇宙。《素问·五运行大论》:“太虚寥廓,肇基化源。”宋·张载《正蒙·太和篇》认为:“太虚不能无气,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。”

  • 医医小草

    医论著作。清·宝辉撰于1901年。作者指出寒、温、疫三病的治法,金、元诸家均有所偏,遂总括有关重点问题18条予以辨析。文字简要,所附《游艺志略》为作者与其师友的医理问答。此书收入《珍本医书集成》中。

  • 豆瓣柴

    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铁仔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肾虚寒

    在病机上,指肾阳虚而生内寒,即肾阳虚兼有腹胀、浮肿、黎明前泄泻等症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虚者,足少阴经也。病苦心中闷,下重足肿,不可以按地,名曰肾虚寒也。”又:“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

  • 古今医鉴

    综合性医书。16卷(原作8卷)。明·龚信纂辑,龚廷贤续编,王肯堂订补。撰年不详。本书首论脉诀、病机、药性、运气四篇,作为学习临证的理论基础;以下分述各科病证证治,内科分诸中、诸伤、虚损、疟疾、痢疾、诸

  • 交筋

    名词。出汉·马王堆医书《合阴阳方》。即阴蒂。

  • 蒺藜子

    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即刺蒺藜,详该条。

  • 药酱叶

    出《新修本草》。又名药叶、蒌叶、青老叶。为胡椒科植物蒟酱Piper betle L.的叶。主产广东。辛、微甘,温。祛风,温中,燥湿,消肿,止痒。①治风寒咳嗽,哮喘,胃痛,风湿痹痛,子肿。煎服:9~15